多年來,在人們的印象中,在生產中運用機械人,主要發生在汽車行業。在高高的圍欄後面,巨大的機械人臂為裝配車身零件忙碌著。但是現在,機械人發生了巨大變化,負責的任務涵蓋了方方面面。其中的重中之重是人與機械人的靈活合作——沒有圍欄阻隔,不需要預先利用程式設計安排流程,但仍然時時刻刻確保安全。安全系統與服務戰略產品管理負責人Fanny Platbrood將介紹安全作業所需的要素。
人機協作的終極奧義
數十年來,機械人不斷推動著工業自動化的發展。「上世紀七十年代,機械人主要還是用於搬運重物,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們看到它有了令人驚奇的發展。機械人變得更小巧、更敏捷、更靈活,還能夠快節奏地執行操作。這極大擴展了機械人的應用範圍。」Fanny Platbrood說。她還補充道:「如今,幾乎各行各業都有機械人的身影。尤其是注重精確性的行業,例如需要加工微小部件的電子業。」
協作型機械人開闢嶄新途徑
2008年,第一台協作型機械人面世,開啟了人與機器合作的新境界。Platbrood對此大為震撼,回憶道:「這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成果。這是因為:一方面,協作型機械人確實能夠在人的周圍、和人一起工作;另一方面,機械人的操作大為簡化。現在機械人的程式設計就像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程式一樣。我們不一定要很懂技術才能對機械人進行程式設計。這樣一來,就消除了應用機械人的最大的障礙之一。」雖然在與輕型機械人的合作中,越來越少用到圍欄,但安全始終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要素。尤其是在協作中對機械人應用進行有效防護,並不是要嚇唬員工,而是要創造信任。員工在與機械人互動時,無需擔憂自身安全。因此一開始務必要進行風險評估:「為此,我們必須仔細考查整個系統,包括臂端操縱機構及其運送的物體。例如,當機械人拿的東西邊緣比較鋒利,但是機械人臂末端沒有作充分防護,可能會使人受到無法挽回的傷害。開展「充滿信任的」合作的先決條件是:進行風險評估,並從中推導出能夠降低風險的措施。」Fanny Platbrood說。她還補充道:「協作型機械人應用有一項要求,也就是:對臂端操縱機構進行智慧防護,以大幅降低受傷的風險。這有可能最終改變現有的局面,因為滿足了這項要求,將有助於實現其他許多協作型應用。」
確保安全就能提高生產效率
只需瞥一眼整體的工作情況,就能發現需要優化改進的地方。人機協作中必須持續進行速度監測:當有人靠近機械人時,機械人必須降低速度,甚至可能完全停下來。現今最常用的解決方案是以安全區域雷射掃描器為基礎。可是,隨著防護區域數量增多,程式設計在技術上變得十分複雜,在實際操作中也缺乏靈活性。這位產品經理認為,3D安全攝影機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案,它可以監控整個機械人應用,從而流暢地檢測運動情況。「有可能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將各項技術組合起來,構成一個方便整合與配置的系統。如果我們成功實現了這一步,機械人就不需要事先利用程式設計安排好操作流程,而是自行根據環境與要求作出決定。」
Fanny Platbrood認為,用不了多久,這樣的發展趨勢就會成為現實。她還補充了一個已經從根本上改變、並且還將繼續改變機械人協作的事實:「數位化更進一步加快了發展速度。這時候我們關注的不再是單個的機械人應用,因為需要先保障靈活操作流程的安全性,才能提高生產效率;現在我們說的是一個完整的網路,它由固定的協作型機械人、無人搬運車(AGV)、自主移動型機械人(AMR)和人組成,大家一起在一個完整的系統中開展合作。機器相互之間能夠傳輸資料,從而形成了自行決定並與狀況相匹配的操作流程。在這種情況下,安全不再意味著例如由於需要等待而故意使流程放慢速度。相反,是先確保了安全,才讓這一切成為可能。我覺得這就是人機協作的終極奧義所在:Creating Safe Productivity——我們希望打造安全高效的流程,從而幫助客戶提高生產效率。」
更多文章
Safety for collaborative robot applications
企業內部的全球化:一起保持獨立
單靠「Digital first」無法創造附加值